朝聖地歷史與起源

天主恩賜的機緣

1979年,天主教羅東靈醫會巴瑞士修士與山友志工歷經3年背負建材上山,開山闢路,在五峰旗瀑布三角崙山處修築了一座「聖母山莊」。冥冥之中,天主啟示他,要降福給到此山的有心人。「聖母山莊」是聖母要他做的「人生最後一件事」。

聖母山莊最早是避難用途的山莊木造建築,屋前立一大理石聖母像,屋右山上豎立一大型耶穌苦像,十字架平台上也有14處耶穌受難苦路。有許多教外登山人員,每次經過此山,必在此聖母小屋落腳休息或過夜,因此他們對巴修士由衷感謝,同時對聖母和天主教也逐漸有所認識而產生好感。聖母山莊小屋在向外登山人員傳揚聖教的工作上,可說已開始發生影響。

登山隊的恩寵

1980年台北自強健行登山隊員王國強、王建中、陳文龍、孫香濤及呂益祥一行五人登上聖母山,因需要趕回台北上班,必須摸黑下山離開。天色昏暗山路崎嶇,心裏多少有些擔心害怕,雖然他們都不是天主教徒,但仍虔誠的肅立在聖母像前,祈求聖母保佑他們五人一路平安下山。

山崗起伏,重重疊疊,下山的過程手腳並用,連爬帶滑驚險萬狀。雖然夜路實在崎嶇險惡,但是夜山靜無風,一路燭光瑩瑩,燭火竟未被吹熄。

當終於到達五峰旗遊樂區,大家興奮不已,山友王國強無意回頭忽然發現左側水泥階梯 上,有一尊白色長髮女性人影,燦爛如光,潔白如雪,由上 而下作慢步狀。驚訝之餘,急呼後面 3 位朋友停步,當時王建中兄看到,作俯蹲起立狀,繼之陳文龍、孫香濤二兄見到,作原地站立狀,雖在夜色蒼茫中, 無法辨出「廬山真面目」,但大家均感此身影祥和自在, 毫不令人感到害怕恐怖。詢問他「是誰?誰啊?」均無反應,但所經山路已歷盡艱辛,所以還是速離現場。

爾後回顧才想起,這身影就是他們祈禱時所見的聖母瑪亞!他們相信聖母以慈悲憐憫之心,沿途保護到達安全地帶,才能在黑夜矇矓,高山無風,以瑩瑩之光,步崎嶇之路。度過今晚災禍,深感與聖母有緣,今生蒙恩,遂決定在聖母顯現的地方建了一座聖母像,紀念碑上寫著:「六十九年十一月九日,聖母瑪利亞護佑五位登山隊員,在黑暗中平安下山,並顯現於此亭右方第二棵相思樹梢,五人皆清楚見到,茲暫立此像供信眾禮拜,不久當正式建立巨像及朝聖台於顯現確址,並宣揚此一事蹟於世。」

朝聖地籌建到落成

台北市仁愛堂主任李善修神父聽到聖母顯現的事情非常高興,認為這是天主賞賜我們傳教的良機,我們應該藉此在五峰旗風景區內興建一處聖母朝聖地。於是由李善修神父組織了「籌建委員會」大家為籌建朝聖地,長期合作努力工作。1994 年朝聖地開始動工整地,直至2005年終於全部工程完畢,舉行 隆重〝落成祝聖典禮〞。 鄭再發總主教主禮朝聖地證道。登山隊員陳文 龍有參加並發表談話。朝聖地自開始申請到落成啟用,前後歷時25 年之久。

“高天陳述天主的光榮,穹蒼宣揚祂手中的化工。”

詠十九 2